首页 > 科技服务 > 技术详情

K0420 面向几何精处理的卫星...框架构建方法(技术产业化)

  • 申请人:北京...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2023.04.19
  • 技术领域:其他领域
  • 所属行业:
  • 是否专利:有专利
  • 专利类型:发明
  • 专利号:CN20201...616.X
  • 技术成熟度:可以量产
  • 是否产业:已产业
  • 希望对接并咨询的用户可以到技术平台
  • 查找并对接
  • 技术介绍
  • 成果评价
  1. 摘 要


    面向几何精处理的卫星...框架构建方法,包括:根据云覆盖、拍摄时间、成像质量、测区覆盖关系条件,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整理及挑选,提供流程化、标准化的解决方案,结合亚像素级同名点匹配能力和异源海量卫星遥感影像联合区域网平差能力,运用高精度连接点,建立待校正遥感数据与立体空间基准框架之间的位置联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卫星影像立体空间基准框架采用空三平差后的1B级卫星影像,有效保留成像瞬间的几何特性,几何模型更加严密,有效避免正射影像生产过程中的误差累积和精度损失,能够基于不同的空间基准来生成定位参数,同步输出多套立体空间基准,灵活适应多样化的数据生产场景。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卫星遥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通常会利用历史控制基准数据,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精细化改正,传统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手动采集的方法,在卫星遥感影像上获取三维控制点,二是基于历史正射影像进行处理,同时利用DEM进行高程辅助,当前典型的商业处理软件,如PixelFactory、GXL等,也同样采用上述两种方式。

    近年来,遥感影像的质量和体量均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何实现高效的影像信息提取迫在眉睫,自动化处理和高精度定位则成为关键指标:高精度定位是遥感信息提取的重要基础,而自动化能力可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处理效率,为实现海量遥感影像的快速处理提供可能,很显然,传统处理方式因自身局限性已无法满足遥感影像定位的新要求。

    首先,外业控制点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实地采集,困难地区操作难度大,且受保密限制,无法直接提供使用,同时,在内业应用过程中,仍需手动采集,不仅容易损失精度,更不具有自动化处理的能力,短期内难以突破效率瓶颈,其次,基于历史正射影像和参考地形数据的定位处理可以实现自动化,然而大多数正射影像不是真正射(TDOM),其生产过程往往采用DTM(数字地面模型)作为纠正参考,导致重采样后的成果影像上,特别是建筑物顶部,精度不准,同时,人工编修也会造成局部纹理特征的精度损失,随着卫星遥感影像分辨率的不断突破,即使是基于历史正射影像,也已经很难满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定位处理的精度要求。

     

     

     

     

     

     

     

     

     

     

     

     

     

     

     

     

     

     

     

     

     

     

     

     

     

     

     

     

     

     

     

     

     

     

     

     

     

     

     

     

  2.  
    编号
     
    名称
    类型
    完成单位
    评价时间
    更多内容

     

     

    ...评字 [2023]第0420B号

     

     

     

     

    面向几何精处理的卫星...框架构建方法

     

     

     

     

    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北京...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2022-08-02

     

     

     

     

    查看评价

     

     

     

     

     了解更多内容,还可以人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