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新华社党组坚强领导下,新华社全国两会报道团全体同志胸怀大局、挺膺担当,全力打造一批镇版刷屏之作。据统计,今年全国两会新华社共推出各种形式报道8300多条,单篇文字稿件最高采用超过1.36万家次,单张图片最高采用超过3300家次,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全国两会融媒体专题页面浏览量分别突破1.9亿次和11.9亿次,被全网置顶报道和产品112个,较去年增长近50%,新华社全国两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过30亿次,新华社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账号总播放量超过10.8亿次,海媒平台全国两会报道总浏览量超过1.6亿次,充分体现新华社推动系统性变革的成果成效,营造了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舆论氛围,汇聚起昂扬奋进、共赴征程的信心力量。
一、旗帜鲜明聚焦核心,以话语创新新突破带动总书记思想
和形象宣传出新出彩
新华社全力以赴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和形象宣传“第一工作”,贯通会前、会中、会后,持续深化新认识、把握新角度、挖掘新材料、运用新表达、锤炼新话风,推出一大批大气方正的重磅报道。据统计,今年全国两会新华社共播发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相关报道750多条,其中81条全网置顶。
——于贯穿时空中彰显思想引领。打通近年全国两会、“十四五”乃至新时代以来的“时空”,推出《乘着时代大潮奋楫前行——记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计》等大气磅礴的重磅报道,既有开阔的历史视野,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彰显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深入阐释总书记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精心组织《两会第一观察|经济大省如何挑大梁,总书记指明四个着力点》《新华社评论员: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勇挑大梁 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等重点评论、反响,既展现总书记高屋建瓴的战略擘画,又饱含领袖细腻温暖的民生关怀,单篇采用最高超过万次。及时快速推出“用好总书记全国两会上指导的方法论”“经济大省挑大梁”等系列述评,提炼道理与学理、贯通理论与实践,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吹响冲锋号。
——于亲切互动中见深厚情怀。发挥抵近采访优势,精心采写《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今天大家一起来共商教育大计”》等侧记报道,忠实记录总书记与代表委员深入交流、共商国是的生动场景。捕捉现场细节,强化“热策划”,打造《镜观·领航|围坐心贴心,共创好生活》、《两会第一观察·瞬间|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春天里·议国是”等重点新媒体产品,从“围坐”这一意象,透视“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亲切关系,传递平等开放包容的民主氛围,篇篇全网置顶。把握新角度,精心打造“回声”《牵挂》《作答》《人民江山》《总书记的“两会之约”》等新媒体产品,在嘱托、牵挂、回声、履约、作答的互动中,生动诠释总书记对百姓冷暖、民生福祉的深切挂念和使命担当,既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壮阔叙事,也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的温暖细节,产生良好传播效果。
——于全球视野中展领袖格局。充分发挥全球布点、全球到达优势,推出“总书记重要思想的世界意义”重磅报道,浓墨重彩展现总书记重要思想对世界的启迪和影响。对外播发各类稿件350条,被美联社、路透社等外媒转发引用7000多家次,海媒总浏览量超过4200万次。紧扣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词,特别策划《习近平词典|高质量发展》《习近平的两会关键词》等轻巧灵动的产品,覆盖海外受众超过300万人次,推动重要概念有力传播。紧扣总书记在两会期间重要活动、重要讲话,推出《聚焦核心|习近平勉励经济大省在全国发展中“挑大梁”》《总书记和政协委员们谈了哪些话题》等重点报道,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两会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故事|深情的嘱托》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在海媒平台浏览量超过100万次。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这是记者在人民大会堂二楼拍摄
(新华社记者 刘彬/摄)
二、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程序报道实现时与效新跃升
做好受权发布是党中央赋予新华社的重大政治任务。新华社紧扣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精神,着眼更快、更准、更好,优化“策采编发传一体”流程,创新“移动优先”“绿色通道”“运营前置”等工作机制,首发首弹报道数量突破往年纪录,程序报道总浏览量超过10亿次,时与效实现大幅提升,充分彰显系统性变革成效。
——守土有责,重要受权发布准确平稳。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完成好各项受权发布任务,大会开闭幕、全体会议等报道准确及时,受权发布文件、消息、摘要等准确无误;对外各语种共发稿1500多条,被美联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等海外主流媒体广泛转发引用;圆满完成直播40余场,累计浏览量超2.5亿次,直播摘要和实录稿件成为媒体和受众了解全国两会的独家权威信源。
——重塑流程,首发首弹突破纪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重大发布流程再造,生产端和传播端一体联动,发挥“移动优先”“绿色通道”机制效用,发稿时效进一步提升,超过180条快讯实现全网首发首弹,创历史新高;开幕消息较去年时效提升30分钟,实现历年最快,有效抢抓“第一落点”。
——运营前置,重要消息霸榜刷屏。提前与微博、抖音等头部平台对接,聚焦热点、焦点提前设置话题,“发放育儿补贴经”等6个微博话题浏览量破亿次,61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较往年增长近一倍;《新华社消息》栏目播发中英文稿件182条,95条(189次)登上各新媒体热榜热搜或被弹窗推送,充分展现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成果。
——精心用心,“三个通道”及发布会报道充分精彩。连续播发《春光无限好 奋进正当时》《携手同心 逐梦前行》等扫描报道,生动讲述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激发团结奋进力量。外长记者会播发稿件1400条,全网浏览量超过2.48亿次,系列快讯被法新社、路透社等广泛转引,有力传递大国外交声音。
三、深入宣传大会主题,发挥
凝心聚力、提振信心关键作用
新华社抓住全国两会重要契机,立足“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重要历史方位,把全国两会重要时政信息与群众关切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出一批镇版刷屏之作,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会议盛况,大力吹响团结奋进号角。
——牢牢聚焦大会议程、民主实践,着力铸同心。重磅推出《钟华论: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深刻揭示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最根本是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被近1200家媒体采用。精心采写《汇聚起破浪前行的信心和力量》《团结奋斗,向着更美好的春天进发》等开闭幕会侧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奋进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汇聚奋进力量》等新华社社评,打造《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奋力进发》《凝心聚力开新局》等特别报道,单篇最高采用超过2500家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凝心聚力。配合融媒体产品“两会深观”清晰直观传递信息,将“程序性报道”转为“议题化解读”,成为全国两会报道新“顶流”。
——全面解读重要文件、重要数据,有力提振信心。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推出“中国经济圆桌会”访谈节目,主打稿《“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在重要版面采用,准确传递党中央对经济工作重大部署;推出“两会中国经济问答”系列报道,多篇稿件全网置顶,回应关切、引导舆论。创新打造“从要素流动感受中国经济新活力”系列新华述评,从资本、人员、外贸流动的新视角,为受众呈现生机勃勃的中国经济新图景。“两会新华解码”“新华社经济随笔”多层次解读全国两会重大政策,“中国信心”“中国力量”、《远征·信心》等重点报道,用事实和数据揭示中国发展的“时”与“势”,多篇稿件全网置顶,激发团结奋进的精气神。
——充分用好群众视角、百姓话语,有效聚民心。“两会新华视点”“两会新华鲜报”推出《点击两高报告十大关键词》《“民生清单”回应你我关切》等稿件,将严肃的时政信息转化为明白易懂的日常话语,受到读者广泛好评。“两会新华时评”推出政府工作报告四连评、两高报告三连评,《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加减乘除”》等报道以小切口、新文风彰显权威性、思想性。深入会场“巧抓活鱼”,《两会现场速递》《两会好声音》等重点栏目和《“智慧体育”为体育强国注入新活力》等重点报道,生动呈现代表委员履职风采和担当,《两会·现场|从一份特殊的报告感受民主的温度》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在腾讯、百度等网站突出展示;《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基层民主故事》《两会·行囊里的民生密码》等栏目联通会场内外,以基层代表委员履职的鲜活故事传递正能量、画出同心圆。
四、以“移动优先”推进系统性变革,壮大全国两会报道
大能量、大声量、大流量
落实“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要求,突出移动化、视频化、智能化、社交化特色,打通策采编发传全链条,全流程、全要素、全品类报道实现系统性重塑,扩大主阵地、主战场“新华好声音”。
——整合报刊资源实现新突破。首次整合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四大财经媒体资源,创新推出《新华社旗下四大财经媒体看两会》栏目,精准聚焦经济热点,提供深度解读与趋势分析,统一策划、协同采制、统一编发、合力推广,以共融促共赢,合力打造3组17篇报道,全网浏览量破1.7亿次,进一步放大新华社财经报道声量,为经济报道打造全新联动报道模式。此外,新华每日电讯全力打造全社全国两会报道“精品橱窗”,播发“两会走笔”重点报道;《参考消息》推出“世界看两会特刊”,推出15个整版报道;半月谈巧设原创话题,“文化消费新浪潮何以掀起”等引发广泛共鸣;瞭望重磅打造“积极有为绘宏图”专题,形成传播合力。
——独家交互联动策划声势浩大。独家策划《2025活力中国》,紧扣“强信心”主题,以线上线下交互、平台矩阵联动、央地合作运营等多种传播形态,传递活力中国蓬勃景象,全网阅读量超过10亿次,被3000多家媒体转载。新华网“我为群众办实事”平台发挥互动优势,推出《2025年全国两会 我请代表委员捎句话》互动征集,共收到留言近5万条,浏览量超3000万次,搭建群众与代表委员的“直通桥梁”。
——突出青年传播打破“次元壁”。《两会镜距离》《两会·青年观察》《两会·青年问答》《青年与两会》《青春对话》等年轻态栏目,直面青年群体关切,内容新颖接地气。《“90后”奥运冠军张雨霏:在高光与低谷中学会向前看、不回头》、“90后00后关心哪些两会话题”等20余篇报道、话题登顶头部平台热搜榜,有青年网民点赞称“国社青年记者说青年,有新意、有网感”。
——技术赋能报道更具穿透力、影响力。将AI自动生成技术融入严肃时政新闻,推出《AIGC“绘”报告|改革落地见效,如何更“进”一步?》“两会小课件”等技术含量高、能量密度大、用户体验好的新形态产品,推动报道从“纸面”跃上“屏面”,让两会时政新闻更加立体、饱满。全媒体矩阵形成强大声势。全社新媒体终端、账号矩阵齐发力、显优势,全方位、立体式展现全国两会盛况。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PC端及客户端集纳全社稿件2700余篇,浏览量超过14亿次;精心设计微博话题超360个,总阅读量突破30亿次,60余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在抖音、快手、B站播发视频稿件1500余条,播放量超过10.8亿次,再创新高。
五、紧扣国际关注、海外关切,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两会期间,新华社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全球传播、全球到达、全球反馈优势,用好多语种、多平台“外宣网红”等独特外宣资源,强化议题设置,以海内外受众听得进、能听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两会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据统计,新华社全国两会报道在海媒平台总浏览量超过1.6亿次,形成强大国际传播声势。
——加强话语创新。《海外博主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外眼看中国的民主》《两会世界眼》《机遇中国说·驻华大使看中国》《海外媒体社长总编辑看两会》等栏目,多视角、立体式展现全国两会的世界回响。其中,《海外媒体社长总编辑看两会》集中采访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大洲、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十余位外媒社长总编辑,权威讲述外媒眼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14期报道被国内外媒体累计转发3200家次,全渠道浏览量达到10.6亿次。
——积极开展舆论斗争。针对美西方的恶意唱衰抹黑,推出创意视频《任他纷扰,我自铿锵——这些年,那些关于中国的唱衰声音》等产品,有力批驳消毒,被外交部发言人转发。《新华评论|中国两会将释放高质量发展更多信心》紧扣海外关切点,有力引导舆论。《中国聚焦|中国2025年国防费预算预计增长7.2%,连续10年保持个位数增长》,被包括美联社在内的数十家媒体转发引用。
——多语种署名文章精准传播。围绕海外对全国两会的关注点、兴趣点,通过英法西俄阿五个语种为全球主流媒体撰写10篇署名文章,创新打通高端传播新阵地,“一语一策”强化精准传播,在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的18家主流媒体落地。
——“网红”产品形态丰富。充分发挥“外宣网红”和外籍记者独特作用,“徐泽宇工作室”推出时政纪录片《中国是怎样立法的》,向海内外讲述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走进人民大会堂|美籍记者亲历全国人代会开幕》,以外籍记者李柯视角,带领海外受众直观了解全国两会,视频在新华社海媒主账号浏览量超过200万次,有力增进国外受众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聚焦用户多元需求推出多语种原创报道。15条国别专线、各语文专线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制内容,累计播发各类稿件2200余条,被美联社、法新社等海外主流媒体转发引用,精准化传播效能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