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低空经济发展从蓝图走向实景
行业动态   其他领域   推荐热门   2025年08月04日
文章来源: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管理员阅读量:15
内容摘要:竞逐低空领域 打造“未来之地” 。作为低空产业核心承载地,目前陕西已构建起涵盖研发设计、核心部件、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加速抢占“千米低空”新赛道。从西安航空发动机研发到延安涡喷式航空发动机生产,再到宝鸡旋翼机及航空新材料产业布局,陕西正依托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推动低空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探索路径、贡献经验。

陕西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资源要素正加速聚合。

在西咸新区昆明池·七夕公园西侧,西咸新区与陕西电信联合打造的陕西省内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已成为技术创新“试验田”。陕西电信技术总监张欣雨表示,这个试飞基地占地101亩,获批空域面积约145平方公里,集技术研发、检测验证、试验飞行、培训研学等全链条服务功能,更作为全国低空气象服务示范基地,为无人机飞行提供着专业气象保障。目前,基地已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吸引四川傲视等10余家企业长期入驻。

陕西电信西咸事业部总监魏晓兵介绍,西咸新区是陕西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得益于5G等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6G通信技术的研发,他们企业打造的低空量子安全智联网试验网,将通信技术与量子技术深度融合,为无人机飞行全程加装“量子安全锁”,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低空经济“智飞”开辟出更广阔空间。

西安科为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数字仿真技术,构建起“数字底座”,实现低空空域资源的精准规划与高效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可模拟空中交通环境、优化飞行路径,为低空航线智能化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企业科技发展部部长郝宏伟表示。

今年6月,西咸新区入区企业爱生集团“灵鹊”LQ-218D型应急通信无人机系统在西北某通航机场开展应急通信功能测试,飞行平台搭载三网融合通信基站飞行至预定高度后,成功接入国家应急通信运行网络,经多点位高频次通信功能测试,LQ-218D型应急通信平台提供的通信信号稳定可靠,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目前,陕西已建立完整的航空研发制造供应链条,低空物流、文旅观光、应急救助等应用场景持续拓展,2024年航空和无人机制造业产值近2000亿元,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多元场景加速落地 市场应用深度拓展

在政策势能与产业动能的双重“加持”下,低空经济在多元场景中加速落地。

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吾悦广场配送站点,陕西水务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陕西首个空地协同无人配送示范项目正高效运转。“从吾悦广场到能源金融贸易区核心区域,地面距离超10公里,原先的人工配送至少需要40分钟,而无人机与机器人协同配送,仅需不到20分钟,时间更短、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让我们看到了低空配送的广阔前景。”企业技术负责人李旭洋介绍,自“低空速达”小程序上线内测以来,日接单量达20至30架次,计划试运行成熟后启动商业化运营。

在公共服务领域,无人机已成为消防救援的“空中尖兵”。西咸新区消防救援支队部署的无人机机巢巡查系统与智能管控指挥平台,可与接处警系统无缝对接。“人力半天的巡查量,无人机20分钟即可完成,还能同步开展防火宣传和违规行为劝阻。”西咸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董奇臻表示。目前西咸新区已布设6座自动化无人机机巢和41架特种无人机,实现全天候巡检全覆盖。

以应用场景为导向,西咸新区面向公安、消防、卫生等领域系统征集低空应用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场景开发协同推进。目前,全区已获批300余平方公里空域、43公里低空航线,开通物流配送、消防救援、轨道巡检等多领域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样板。

记者了解到,随着应用场景的丰富多元,西咸新区还催生出飞手培训等新兴业态。在西咸新区一家无人机机手培训中心,学员数量较去年实现翻倍。“我们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家都看到了低空经济与行业融合的机遇。”培训中心负责人张成涛介绍,现在机构不仅提供多机型培训课程,更围绕场景需求“量身定制”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了“研发-销售-培训”的完整商业模式。

作为低空产业核心承载地,目前陕西已构建起涵盖研发设计、核心部件、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加速抢占“千米低空”新赛道。从西安航空发动机研发到延安涡喷式航空发动机生产,再到宝鸡旋翼机及航空新材料产业布局,陕西正依托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推动低空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探索路径、贡献经验。

 

 转载公开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用户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