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聚焦:重点支柱产业发挥经济发展优势
行业动态   综合   产业动态   2023年01月04日
文章来源:前瞻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阅读量:475
内容摘要:聚集十四五:中国六大新支柱产业十四五发展全景前瞻主要包括以下产业:1、新支柱产业发展概述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瞻;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4、新材料产业发展前瞻;5、新能源产业发展前瞻;6、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瞻;7、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瞻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行业,其应用横跨国民经济中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三大产业。根据《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上海、北京、安徽、河南等省市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地。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

 

云计算
•加快云操作系统迭代升级,推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技术创新;
•以混合云为重点培育云服务产业

大数据
•推动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
•培育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

物联网
•推动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创新
•协同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
•培育车联网、医疗物联网、家居物联网产业

VR、AR
•推动三维图形生成、动态环境建模、实时动作捕捉、快速渲染处理等技术创新
•发展虚拟现实整机、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等设备、软件、行业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
•建设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发展算法推理训练场景
•推进智能医疗装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识别系统等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
•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

区块链
•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技术创新,
•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

工业互联网
•打造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标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
•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

 

 


“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助力十大产业数字化转型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也将在“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

智慧教育
•推动社会化高质量在线课程资源纳入公共教学体系;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
•发展场景式、体验式学习和智能化教育管理评价。

 

智慧医疗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库,加快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共享;
•推广远程医疗,推进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等应用。

 

智慧文旅
•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
•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
•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的主要业务包括:ICT基础设施业务、终端业务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并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趋势中领衔发展。同时,展望“十四五”,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提前进行了业务布局。中国移动将全面深入实施“5G+”计划;中国电信将加快云网融合、赋能内外部数字化转型;中国联通将重点发展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多领域,并助力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方面的发展。根据《中国制造2025》,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等领域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十三五”、“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另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其中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出了具体的量化发展目标:

 

 

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具体包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据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端装备市场规模达到14万亿元,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已超过10%;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量达到了126.64万家。

 

 

 

针对产业发展痛点,“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将着力提升五大核心领域的竞争力:

 

1 / 重大技术装备

•推进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高端机床装备、先进工程机械、核电机组关键部件、邮轮、大型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研发应用;

•推动C919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

 

02 /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

•重点研制分散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工业控制装备;
•突破先进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高性能减速器等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
•发展增材制造。


03 /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加快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等技术研发验证;
•推进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CJ1000产品研制;
•突破宽体客机发动机关键技术,实现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产业化;
•建设上海重型燃气轮机试验电站。

 

04 / 高端医疗装备

•突破腔镜手术机器人、体外膜肺氧合机等核心技术;
•研制高端影像、放射治疗等大型医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
•发展脑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介入产品;
•推动康复辅助器具提质升级;
•加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


05 / 农业机械装备

•开发智能型大马力拖拉机、精量(免耕)播种机、喷杆喷雾机、开沟施肥机、高效联合收割机、果蔬采收机、甘蔗收获机、采棉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
•发展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高效专用农机;
•推动先进粮油加工装备研发和产业化;
•研发绿色智能养殖饲喂、环控、采集、粪污利用等装备;
•研发造林种草等机械装备。针对产业发展痛点,“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将着力提升五大核心领域的竞争力:

 

发展重点: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期间,北斗产业化应用是实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任务。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仍占面临着几大痛点。例如:在航空领域,不但大型民机被国外垄断,飞行训练必备的飞行模拟机也被国外垄断;同时,我国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然依靠进口等。

 

十四五”时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目标(一)

根据《中国制造2025》,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装备是我国高端装备产业在“十三五”、“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另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其中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出了量化发展目标:

 

 

除了量化发展目标之外,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七个智能制造集群、一个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将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重点。

 


三、新材料产业发展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2019年产业总产值已达4.08万亿元,2010-2019年的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放眼全球,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已达2.82万亿美元,并形成了三级竞争梯队,而中国正处于第二竞争梯队。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2019年产业总产值已达4.08万亿元,2010-2019年的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放眼全球,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已达2.82万亿美元,并形成了三级竞争梯队,而中国正处于第二竞争梯队。我国新材料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2019年末,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产值占比分别为57.4%、39.1%;同时,产业创新能力逐渐增强,各细分行业也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

 


2017年1月《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正式发布,这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文件,是“十三五”期间指导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指南》提出了三大重点方向,即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同时也提出了九大重点任务,内容如下: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将重点发展高端新材料,例如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另根据《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和《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特色集聚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区域格局逐渐明朗。

 

 

此外,鉴于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还面临三大难题,即基础材料品质不高、低端产能过剩;关键战略材料保障不力、高度依赖进口;前沿新材料创新不足、转化率低,对此,2021年“全国两会”有话要说:

 

 

从龙头企业的发展规划来看,目前我国新材料龙头企业的发展布局基本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的发展方向,各龙头企业在加强前瞻性研究创新、协同装备企业联合攻关、海外业务扩展等方面均有所行动、有所计划。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布局,据全国各省市公布的新材料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也陆续敲定。另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中提出,至“十四五”末,我国化工新材料的自给率要达到75%,占化工行业整体比重超过10%。

 

 

 

四、新能源产业发展

 

新能源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智能电网等。“十三五”以来,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长,龙头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凸显,2020年我国有207家企业入围“2020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数量位列全球第一。

 

 

“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一)

2021年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提出将制定更积极新能源发展目标,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采取四方面举措;同时,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将实施多项建设工程,涉及水电、风电、核电、电网建设等。

 

 

 

 

“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布局

 

具体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方面,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九大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分布在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等地区:

 

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我国新能源产业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之时,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曹仁贤代表

将能源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并尽快颁布实施

温枢刚代表

聚焦大型水风光一体化能源基地开发和重大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武钢代表

建议国家制定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从政策端保障绿电的市场地位;建议国家发行可再生能源补贴特别国债;加快“西电东送”通道建设等

张利荣代表

在风电产业发展上,把目光重点投向远海,全面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推动海上风电集中连片开发等

张雷代表

零碳新工业体系的基础是可再生能源系统,建议加快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

张传卫代表

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清洁能源,“十四五”应大力鼓励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十四五”时期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25%”+“12亿千瓦”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能源局已锚定:203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和风电光伏装机达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这表示2021-2030年间,我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将达6.66千瓦以上;同时,业内企业也顺势而为,布局“十四五”、聚焦“新能源”业务发展。

国家电投
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60%,力争2023年在国内实现碳达峰

中国华电集团
力争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50%,努力实现碳达峰

大唐集团、华能集团
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

国家能源集团
2020-2025年,集团公司光伏装机容量需新增2500万到3000万千瓦,加大经济发达地区装机比重,光伏装机规模在集团电力总装机中占比7%至8%国家能源集团

 

 


“十四五”时期新能源产业各省市发展目标
全国各省市也围绕新能源产业的装机规模、投资规模等内容,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五、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2020年分别达136.6、136.7万辆,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为43.7%。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涌现了“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龙头企业。

0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
·核心技术攻关(电池技术、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
·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

 

02 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
·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车用操作系统生态建设行动)
·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
·强化质量安全保障(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

 

03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融合(与电网(V2G)、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构建智能绿色物流运输体系;推进“人-车-路-云”、打造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建立综合标准体系;开展应用示范行动)

 


04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
·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等)?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引导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利用境内外资金)

 

05 深化开放合作


·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等)
·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引导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利用境内外资金)

 

十四五”时期: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着重突破高安全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也将加快研发技术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等关键部件:

 

新能源汽车突破关键技术:
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

智能(网联)汽车加快研发关键部件:
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新车销量占比将达20%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销量的比重将由2020年的5.4%提升至20%,新车平均电耗也将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高度自动驾驶汽车也将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展望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电动化。

 

 

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省市发展目标


全国各省市也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产值、充电桩建设等内容,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六、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产业产值已达7.5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7.4%。在区域发展方面,根据《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青岛、许昌和自贡被选入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同时,节能环保产业也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例如光大环境、北控集团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产业产值已达7.5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7.4%。在区域发展方面,根据《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青岛、许昌和自贡被选入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同时,节能环保产业也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例如光大环境、北控集团等。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实施6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程”,重点内容如下:

 

01 大气污染物减排


•实施8.5亿吨水泥熟料、4.6亿吨焦化产能和4000台左右有色行业炉窑清洁生产改造

•完成5.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改造,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散煤清零

 

02 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

•推进363个县级城市建成区1500段黑奥水体综合治理
•加强重点湖库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施永定河、木兰溪等综合治理
•加快华北地区及其他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黄河河口综合治理


03 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


•在土壤污染面积较大的100个县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示范
•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为重点,实施100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

 

04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
•城市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地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开展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试点

 

05 医废危废处置和固废综合利用

•建设国家和6个区域性危废风险防控技术中心、20个区域性特殊危废集中处置中心•以尾矿和共伴生矿、煤研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为重点,开展10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

 

06 资源节约利用

•实施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排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大项目示范
•开展60个大中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5项预期性指标推动产业发展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其中对我国绿色生态发展制定了5项预期性指标,与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内容涉及单位GDP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和森林覆盖率等。

 

 

 

 

 

加微信可咨询全平台服务方案!加微信请备注”科技服务咨询“

 

 

科技成果
 

 

·  https://bg.qianzhan.com/report/free/7

 

 

 

服务专利,分享价值 !专利世界网(http://www.cnzlsj.com/)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8
%
国家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