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详情

曹万林

领域:建筑建材关键词:

性别:男专家所属:机构

专家类型:评审专家

  • 专家介绍
  • 研究成果
  • 荣誉奖励
  1.      曹万林,1954年4月出生,河北乐亭人,工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后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和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结构力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般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学科带头人之一。

     

         北京学者,北京市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抗震试验技术专业委员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结构工程师》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编委会副主任。

     

     

     


     

     
  2.      长期从事结构工程抗震和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项、“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项目课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40余项。

     

         在高层建筑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构减震控制、再生混凝土结构、村镇建筑抗震等领域取得了重大创造性成果。研发了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异形柱框架结构,形成了成套技术 [5]  。

     

          研发了多重组合剪力墙及筒体结构高效抗震体系,提出首先在体系层次上,合理选择各具优势的不同抗侧力体系组合,并将体系优化组合作为获得高效抗震体系的首要问题,同时在构件层次上,将不同受力特性的钢、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以获得合理的性价比和高效的抗震效果。

     

          提出并研发了大跨度多筒支承超大转换平台结构高效体系,将创新的组合筒体抗侧力体系、变厚度中空钢桁架大跨长悬挑转换平台体系、稀疏支座复杂曲面大跨长悬挑屋架体系、异型折板曲面框架外围护结构体系四种体系高效组合成为内外结构协同受力的空间整体。

     

          研发了村镇建筑低成本实用型抗震、隔震结构及抗震节能一体化技术。提出并研发了低层及多层建筑装配式轻钢-轻墙抗震节能结构体系 [6]  。研发了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抗火、热工、冻融、碳化、徐变性能,形成了再生混凝土结构技术。研发了国家体育场大型柱脚-混凝土承台子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技术 [7]  。为该重大工程的建造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研究成果在大量工程中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多项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 [8]  ,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7项(4项排名第一),二、三等奖12项(8项排名第一)。获国家发明专利127余项 [9]  ,获实用新型专利98项。主编或参编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0余部。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已指导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10余名 [5]  [10-11]  。

     

     


     

     
  3. 主要成就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北京学者 [3]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4]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